,国内才刚刚接触。”
“如果以牺牲我个人为代价,把这片大海变成公海,全球共有,我们就有机会分享美国发展几十年的科技红利,这才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机会!”
周浩然一身正气,宛若勇士。
谭明亮就不伦不类,半裸着身子,愕然看他,“牺牲什么?”
周浩然沉吟道:“现在的科学界秩序,是由美国主导构建,几十年来,已经形成了知识的精英垄断,设立了一个又一个专利门槛。我记得60年代,美国就有人号召知识民主化,希望打破精英垄断,推动公众参与科研,推动学术的开放获取。”
“学术OA?”
谭明亮是业内人,还在美国读博,他一下就明白了这意思。
周浩然笑道:“对,就是OA,要推进研究成果的免费开放,不受技术、法律和财务的限制。我听说,美国现在又有了这种论调?”
“有啊,可推进不起来。”谭明亮对此就很熟悉了,“个别一些价值含量比较低的论文还行,可没人会真的那么大无畏,会把那些有价值的核心论文免费公布出来。”
周浩然大义凛然的说:“我可以!”
科技产业的传统模式,是围绕着西方推崇的“私产”、“私有化”的概念而兴起,也就形成了现在大行其道的专利制度。
就比如论文发表。
论文这是有版权的。
别人需要付费订阅期刊,才能阅读。
如果想使用论文中的一些新概念做技术开发,就要跟论文作者开展合作,要么给钱,要么是共享专利。
因为有利可图,所以许许多多的人会热衷科技前沿。
也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市场闭环。
可时间长了,这就会形成知识、技术的小范围精英垄断。
这就导致有的科研团队,为了做一个项目,首先要想办法绕开别人的知识产权体系,导致项目开发遇到瓶颈,迟迟无法突破。
这对人类的技术发展来说,这会很不利!
有人就提出了反对意见。
60年代,美国人就有形成了一股共产思潮,要求技术共享、知识产权共享……这股浪潮自然就被扑灭了。
到了90年代末,随着互联网来袭。
这股潮流又回来了!
不过,现在才97年,还是这种潮流的萌芽期,始终都无法推进。很少有人能够甘愿舍弃自身巨大的利益,来把个人所有的科研成果免费的分享给全世界。
尤其这种潮流,还有多个硅谷超级大佬的强烈反对!
第一个反对的,就是乔布斯!
然后,还有微软的大老板比尔·盖茨,还有甲骨文的大老板拉里·埃里森。
他们都是现行制度的最大获益者。
才不愿意免费分享呢!
他们拥有计算机产业的整片大海,凭什么要让出来?
可是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冒头。
新一代的年轻科技人,显然比这些老家伙们有着更高格局、更大情怀的科技梦,他们有着更强烈的脱离旧世界、迎接新时代的决心。
只不过现在阻力很大。
还缺少一个领路人。
周浩然想要站出来。
以自己这颗小水滴的力量,去搅动整片大海!
把那片私有的大海,共享出来!
“你这是想当民族英雄啊!”
谭明亮听说了他的意思,大为震动。
周浩然郑重其事的说:“你说了,我是全村的希望,我总得做出个表率。我决定了,我打算放弃以后所有论文的相关产权,免费的分享给全世界。”
“等等!”谭明亮觉得这事很大,性质很严峻,“这事你最好别个人决定吧?”
“啊?”
周浩然故作不知。
谭明亮提议道:“我觉得这事你不能草率,先别跟美国人说。回国后,给学校打个报告,然后给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写份报告,把前因后果说清楚。”
周浩然点了点头,“也行。”
谭明亮老成持重的说:“国内好不容易出来了一个你这样的学术天才,代表这个国家,好不容易写出来了几篇世界级的论文,你就放弃产权了,直接分享给全世界了,这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啊。”
“这都哪跟哪啊?”
周浩然不禁失笑。
他已经打定了主意。
这事必须要干。
而且要快!
互联网来势太猛。
美国新一代的年轻人,也都有着对传统的叛逆,都受够了过去的那种科技垄断的气氛,更推崇“科技民主化”的新理念。
这是落在一代互联网人身上的使命。
周浩然不抓紧时间当这个出头鸟。
等过个一两年,他想出头也轮不到他了。
想当“烈士”也没机会了。
要抓紧时间
第296章 全村的希望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